当下,福安市各地粮经示范片套种的马铃薯陆续进入成熟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采收景象。4月13日,记者走进溪柄上佳好、赛岐莲山果业等专业合作社基地,看到葡萄架上青藤翠蔓葱茏生长,架下农户弓身刨土,一颗颗圆润饱满的马铃薯翻滚而出,遍地铺满“金疙瘩”。
“今年马铃薯长势喜人,亩产可达1000公斤。按每公斤2元的收购价计算,每亩能增收2000元。”福安市上佳好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锦青捧起刚挖出的马铃薯,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科学套种轮作“探”出致富新路。据了解,福安市现有葡萄园面积8万多亩,大都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排灌方便,且普遍采用大棚避雨栽培模式,为套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提供了有利条件。各地在试验种植基础上,积极利用葡萄园已建成的智能控温控湿、水肥一体化等大棚设施进行科学管理,促进马铃薯丰产优产,品质更佳。
“过去我们习惯让种植马铃薯的土壤干一些,但在干旱环境下马铃薯很容易生病。今年我们调整种植方法,适当增加了土壤湿度,种出来的马铃薯不仅表皮光亮,品质也更好了。”吴锦青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马铃薯种植周期的管护及采收等农活带动了周边富余劳动力增收。“我们平时在家里除了采点茶叶,基本没什么其他收入。现在来这边做工,一天能赚200元,干上十来天,就有2000多元的收入,大家都很乐意来。”赛岐镇苏阳村村民林大爷笑着说。
近年来,福安市围绕“土地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目标,在全市建立9个粮经示范片,从技术、资金等多方面引导和支持农户、专业合作社利用冬闲葡萄园套种马铃薯、甘薯等粮食作物,在保住农户“钱袋子”的同时保护“米袋子”,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闽东日报记者 缪星 通讯员 秦红丽)
来源:闽东日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