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4月10日讯(记者 陈俊)随着天气回暖,大地复苏,覆膜后的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藏族乡万亩马铃薯基地,呈现人造“大地指纹”奇观,这也为全年粮食丰收和农业增效按下了“启动键”。
4月10日,查甫乡药水泉村田野里农机轰鸣,人头攒动,一道道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村民拿着铁锹,紧跟覆膜机整理压边,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景。随着覆膜工作的有序开展,山间地头“穿”上了靓丽的条纹新装,宛如“大地指纹”,在青山经纬间呈现出原生态农业之美。
据介绍,自种植马铃薯以来,查甫乡将全膜覆盖技术作为抗旱保春耕的重点和稳定粮食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抓手推广实施。药水泉村党支部书记杨延琴说:“现在土壤墒情较好,我们迅速组织村民早早动手开始松土撒肥,加快覆膜进度,强化田间管护,提供技术指导,确保粮食生产稳产增收。”
“为保障春耕生产顺利推进,我们积极协调农资供应,邀请县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种植培训,有序组织发放马铃薯薯种、地膜等生产物资,目前春耕工作紧张有序开展。”查甫乡党委书记辛文敏说,查甫乡将以春耕生产为“起点”,全力以赴持续做好惠农政策宣传、农资筹备、技术指导,为全年全乡农业生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查甫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充分利用自身土地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种植积极性,持续催生特色富民产业,目前形成以马铃薯为主,小麦、青稞、油菜等多种作物为辅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