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茂香
2023年9月,恭城成为广西唯一获自治区中医药局批准同意建设自治区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县区。一年多来,恭城在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及成果转化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在惠及百姓的同时,也为瑶医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成果转化惠及百姓
创新尝试不断“破圈”
“我预约明天中午‘滚蛋包’”“我要做埋线,请帮预约……”在恭城瑶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微信预约群聊里,预约针灸、推拿、“瑶浴包”、“滚蛋包”、“足浴包”等特色项目的信息一条接着一条。该院自2023年开展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工作以来,研发开设的各类特色疗法深受消费者青睐。
多年来,恭城瑶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致力于瑶医药养生系列产品的开发。院长陈纪东介绍,医院与恭城瑶族自治县老班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桂林明和养生保健有限公司签订了中瑶药养生保健系列产品科研成果转化合作,医院负责研发及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企业负责生产、加工及市场推广,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效结合。目前,开发成果共计5类18个品种,其中6款通过国家备案、7款有执行标准,实现了县域内无企业标准相关产品“零”的突破。
与此同时,恭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绿色健康养生的理念融入了恭城油茶特色饮食文化中,将药食同源的五指毛桃油茶融入恭城油茶当中,研发出五指毛桃油茶、奶茶。2023年,恭城瑶族自治县中医医院与桂林品华油茶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将五指毛桃油茶投入量产,截至目前产值达到500万元。“五指毛桃油茶”也获得广西“十大药膳”汤饮类荣誉称号。为迎合更多年轻人的口味,瑶古妹油茶将五指毛桃油茶研发出奶茶口味,成为店里经典款,更是针对年轻人的一次“破圈”新尝试,目前各口味的油茶奶茶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
传承打造人才库
延伸产业链带动乡村振兴
创新传承离不开人才。恭城深知这一点。
以恭城瑶族自治县中医医院为核心,恭城整合全县350名从事瑶医药及确有专长人员资源,开展人才队伍培养计划。恭城瑶族自治县卫健局负责人田冬菊表示,该计划预计到2026年培养瑶医人才100名以上。计划还创新师承模式,打造县乡村三级瑶医师带徒计划,通过稳定高效的瑶医师带徒技艺传承机制,让县级优质瑶医师传授乡级弟子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乡级弟子学习出师后,作为乡级瑶医师培养下一级村医,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瑶医诊疗,造就瑶医药梯队实用型医师队伍。
恭城在对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及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医药种植基地的建设,更是在不断发展中迸发出勃勃生机。
恭城中草药资源丰富,境内记录有野生药材1445种,其中常见具有代表性的为“5虎、9牛、18钻、72风”104种老班药。恭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把中草药材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主导产业来培育,中草药材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嘉会镇泗安村的王清祥,退伍后回到了家乡,投入到中药材种植发展中。目前种植有五指毛桃60多亩、百步10多亩。“之所以回村发展中药材种植,一是看到了中医药的发展前景,二是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越来越高,加上恭城的中药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所以我果断地流转了村里的土地开展种植,同时也希望能带动一下其他的村民。”王清祥说。据了解,目前恭城药材种植面积2.8万亩,有自治区级中药材示范基地2个、桂林市中药材示范基地2个、自治区县级现代特色农业(中药材)核心示范区1个。
恭城瑶族自治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赵斌介绍,恭城正通过打造产业基地,对中药材种植产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升级,携手自治区农科院,由专家对良种培育、科学种植进行指导。同时积极推进精准化种植,延伸中药材种植产业链,由种植、粗加工向深加工发展。据悉,恭城还将依托中草药种植基地,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把中医药元素与乡村振兴、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下一步,恭城瑶族自治县将继续大力弘扬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大健康与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自身医疗水平和质量,开启健康幸福生活新篇章。
来源: 桂林日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