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共享物业”,小区里多了停车位、绿化带、充电桩,下水道堵了有人疏通,居民的家电坏了有人帮忙修理……这些变化,让萍乡市湘东区峡山口街道昌盛社区党支部书记肖余更加看好“共享物业”的发展。
萍乡市湘东区共有10个老微小区,这些小区无维修基金、无门禁、无物业公司、无业委会,属于“四无”小区。为此,当地按照“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探索“共享物业”模式,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志愿者为居民维修家电
三次“华丽转身”
作为老工矿区,萍乡市湘东区以工业立区,10个老微小区曾一度面临专业服务跟不上、楼栋老旧等困境,市场化的物业服务企业不愿“接手”。
2022年,萍乡市湘东区开始筹划探索“共享社区”模式,并开展调研工作。有关部门在调研中发现,昌盛社区的老微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不齐全及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无人照料问题比较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昌盛社区党支部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挨家挨户走访,召开了60多场党员大会、居民代表会议,收集居民意见建议130余条,并组织老党员、业委会成员、居民代表召开会议讨论,最后决定尝试“共享物业”。昌盛社区成为当地最早的“共享物业”试点社区。
2023年6月,“共享物业”正式开始试点运行。按照“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成立“共享物业”服务中心,由社区“两委”成员担任该中心主任,从业委会和社区居民中择优聘任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熟悉社区情况、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党员为委员,负责综合协调、物业服务、志愿服务,实现老微小区从“无人管”到“有人管”的转变,有效破解小区失管难题,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为调动小区业主积极性,充分做到“共享”,昌盛社区还组建了一支由社区工作者、党员骨干、居民物业服务小能手等组成的“红色志愿者”队伍,结合服务所需和人员特长,相应设置安全保卫、楼道管理、环境卫生、交通疏导、工程维修等“五类管家”,实现老微小区从“有人管”到“大家管”的转变。
在“共享物业”运行后,昌盛社区工作人员发现,物业管理是一项“技术活”,没有专业人员指导,工作难以开展。于是,昌盛社区邀请专业的物业公司,定期对“共享物业”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卫生保洁、绿化养护、停车管理、安全防范等,实现老微小区从“有人管”到“规范管”的转变。
志愿者
志愿者扛服务“大旗”
昌盛社区的“共享物业”如何做到“共享”?答案就藏在“红色志愿者”队伍中,这是一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共有300余人,他们各有特长,穿梭在楼栋之间,服务社区居民。
文志芳是这支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对社区的情况了如指掌。文志芳告诉记者,社区内常发生因管道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而每次发生纠纷,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处理。
前不久,文志芳接到一名居民的电话,对方反映楼上漏水导致“屋内下小雨”。文志芳立刻前往现场核实情况,发现这不是第一次出现管道漏水情况,几个月前楼上的住户已经花钱补过一次漏水点,但这次又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文志芳提议,与其反复修补,不如“一次到位”换掉整栋楼的排水管道,而这需要这栋楼的居民共同筹钱。
“老旧小区没有维修基金,我们只能挨家挨户上门筹钱。”文志芳告诉记者,在筹钱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部分高层住户不愿意掏钱,志愿者只好持续上门劝说。经过志愿者的努力,最终筹齐了换水管的资金。
“水管漏水是小事,但经常引发邻里矛盾,这就是大问题。”肖余说。
此外,志愿者还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每周都有居民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忙修水管、小家电等。”志愿者刘晓华告诉记者,他是一名党员,因为有相关的技能,所以在退休后加入了“红色志愿者”队伍,继续发光发热。
在“红色志愿者”队伍中,像文志芳和刘晓华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定期上门服务居民,并积极参加公益服务活动。
善用两大“法宝”
昌盛社区“共享物业”服务中心主任谭炳胜告诉记者,为让“共享物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他们积极实施“志愿者积分”机制和“居民议事”机制,这是他们的两大“法宝”。
文志芳在2024年度总共获得了7000分,这些积分是她参与志愿服务、反映矛盾纠纷信息、曝光不文明行为等换来的,一次可获5至10分。“志愿者们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食品等,或折抵物业管理费用。此外,我们还和爱心商家签订了协议,志愿者可以直接用积分到店里消费,2024年度整个社区积分消费达9000元。”该社区干部彭艳玲告诉记者。
对表现优异的物业骨干,昌盛社区优先推荐其加入党组织,优先纳入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培养,优先推荐评先评优,不断激发队伍内生动力,保持队伍稳定性。
同时,实施“居民议事”机制,以“红色物业”服务中心为平台,聚焦“住户集中反映的急切事”“需集体协商的疑难事”“要征求意见的重大事”等三类事项,按照“收集议题、通知召集、联席会议、组织监督、结果公开、分解落实”六部曲,推进多元共治。
今年年初,昌盛社区“共享物业”开了一次“居民议事会”,商讨小区内一名独居老人日常照料问题。经过讨论,最终决定由“红色志愿者”每天轮流上门照顾老人,为其打扫卫生、送饭等。
“小区内有不少独居老人,情况各不相同,每次遇到棘手的问题,我们都会召开‘居民议事会’商讨。”谭炳胜告诉记者。
“现在,老微小区‘共享物业’模式已经全面铺开,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居民享受更好的生活。”肖余表示。
来源:新法治报·赣法云客户端(陈德钧 郑小丫 记者廖世杰)
编辑:贾辛
校对:王小明
审核:程乘玉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