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阚莹莹 制图 周桐
政策要点
实施生猪牛羊出栏激励。对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超额完成生猪、牛、羊出栏目标任务的市(州),省级财政分别按照超额部分50元/头、200元/头、30元/只的标准给予激励,用于支持生猪牛羊产业发展。
权威解读
4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21条”)。其中明确,对今年超额完成生猪、牛、羊出栏目标任务的市(州),直接进行补贴激励。
这是继去年9月《关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16条”)提出实施肉牛稳产提质激励以来,四川再次针对畜牧产业稳定产能拿出具体补贴政策。
此次“21条”为何提出实施生猪牛羊出栏激励?当前,“16条”中有关肉牛稳产提质激励的政策仍在持续,实施效果如何?
新政策:
实施生猪牛羊出栏激励,促进稳产保供
四川是畜牧大省,是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承担着重要的畜禽产品保供任务。去年全省生猪出栏6149.6万头,总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为了更好地保障猪肉等畜牧产品供给,此次“21条”提出对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超额完成生猪、牛、羊出栏目标任务的市(州),省级财政分别按照超额部分50元/头、200元/头、30元/只的标准给予激励。
发放给市州的激励资金如何使用?据了解,按照要求激励资金用于支持生猪牛羊产业发展,市州自主确定具体使用方式。可以直接补贴到养殖场(户),也可以用于支持生猪牛羊等畜牧产业发展相关项目。
绵阳市是四川生猪养殖大市,去年生猪出栏359万头,今年全市生猪出栏任务362万头。“真金白银的补贴政策,对于养殖户出栏积极性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均沛说,今年绵阳市出台了补贴政策,对一季度实现生猪出栏正增长的县(市、区)予以激励。目前来看,激励措施发挥作用明显。在江油市三合镇,截至今年3月全镇已出栏生猪3600余头,预计一季度总出栏量将达4800余头,同比增长66.5%。
发放给市州的补贴怎么发挥实际激励到养殖户?王均沛介绍,省级财政补贴市州的激励资金,市州将根据统计数据,分配给区县,再由区县根据养殖规模等相关标准补贴到养殖场户。
看落地:
惠及4000余家养殖场(户),促进肉牛基础产能稳定
3月底,达州市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公示了2024年四川省肉牛稳产提质激励项目宣汉县拟激励对象名单及补助金额。公示名单中,全县1143个养殖场(户)获得补贴,补助金额共计68.52万元。
去年以来,在进口总量增加、国内牛肉消费量下降等原因叠加下,国内肉牛市场行情持续走低。包括四川在内,全国肉牛出栏出现下滑趋势。
能繁母牛是产能调控的“总闸门”。为了帮助养殖户度过价格低谷期,稳定肉牛产能,四川出台的“16条”措施中提出,在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对全省符合条件的肉牛(含牦牛)能繁母牛的农户和养殖场,省级财政按照300元/头的标准给予激励。
根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和四川省财政厅印发的《肉牛稳产提质激励实施细则》,四川按照“先配后补、据实激励”原则,对饲养肉牛(含牦牛)基础母牛并选用优良种公牛冻精配种的农户和养殖场给予激励。
当前,补贴政策仍在执行期,落地情况如何?
“2024年下达第一批肉牛能繁母牛激励资金7500万元,截至去年底已惠及4000余家养殖场(户)。”省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市场整体低迷的背景下,补贴提高了养殖户价格低谷期抗压能力,推动了肉牛基础产能稳定。同时,促进了肉牛品种改善、品质提升,增强了肉牛产品安全供应保障能力。
“补贴是政府防止产能过度波动的经济手段,从长远来看,四川畜牧产业还要从饲料、兽药、种业、养殖、屠宰、加工等全产业链施力,推进产业提质增效,提高产业韧性。”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