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国吉林网旗下“吉网小记者”联合北国少年研学旅行共同举办的面包研学营,走进长春桃李面包有限公司新建成的智能工厂。作为新工厂首次对外开放接待参观,40余名小记者通过知识课堂、车间探秘、动手体验等环节,揭开“国民面包”的生产奥秘,在麦香与科技的交织中感受食品工业的魅力。
知识小课堂:从面包起源到科学原理
活动开场,一场别开生面的面包知识培训吸引了小记者们的注意力。通过少儿科普视频,大家了解到面包的起源竟与古埃及奴隶的“偷懒”有关,而面包松软的秘诀在于“发酵”。讲解员进一步讲解,面包制作离不开小麦、面粉、黄油等原料,其中面粉变成面团是物理变化,发酵和烘烤则属于化学变化。当得知工作人员进入车间需经过更换无菌服、戴工作帽、清洗鞋底、风淋、粘尘、洗手、鞋底消毒等十余项杀菌消毒环节时,小记者们纷纷惊叹桃李面包在食品安全体系上的严谨细节——正是这样的严格管控,助力桃李面包成为短保面包全国销量第一的品牌。
智能车间探秘:3.5亿元生产线展现“面包智造”
进入生产车间,空气中弥漫的面包香气让小记者们兴奋不已。在斥资超3.5亿元打造的全自动两吨吐司生产线前,大家目睹了从原料自动化配比输送,到面团两次醒发、隧道式烤炉烘烤、脱模冷却、切片包装的全流程智能化操作。“这里有我最喜欢的热狗面包吗?”“醒发是不是就像奶奶发面一样?”面对孩子们的提问,讲解员介绍,该车间仅60余名工作人员,即可实现日均7万袋切片面包的高效生产,让小记者们直观感受“智创标准化”的工业魅力。8岁的刘明轩忍不住感叹:“以前从来没见过这种!太高级了!”身旁的伙伴也纷纷称“太有科技感啦”。
动手体验与创意碰撞:从品尝到设计的双重乐趣
临近中午,桃李面包准备的花式面包、鸡蛋香松面包、奶棒面包及长春限定款蛋仔蛋糕让小记者们大快朵颐。随后的DIY环节中,40余双小手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制作三明治与汉堡,“太香了!”的赞叹声此起彼伏,沾满面包屑的小脸上洋溢着满足。
活动尾声的“桃李面包包装设计挑战赛”将气氛推向高潮。得知设计方案可能纳入产品设计参考库,小记者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7岁的孙千然设计了具有创造力的猫咪外形包装袋,称“平时喜欢画画,在车窗上就能画”;还有小记者创作了可爱的面包卡通形象、独特的汉堡店主题设计等。每一份带着麦香的设计稿,都成为童真创意与产业实践对话的起点。
这是一次“从面粉到面包”的奇妙之旅,更是一次“从好奇到创造”的启蒙体验,此次研学活动既让小记者们在观察工业制造中理解“大国制造”的科技底色,在追溯食品安全防线时领悟“舌尖安全”的责任分量,更在创意实践中搭建起产业与青少年对话的桥梁。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牛思家
摄像 王禹
摄影 张秋磊
初审:王伟光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