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专项资金、加强宣传引导等方式,共同推动‘北京中轴线’海外相关文献档案数字化回归,实现珍贵典藏文献的有效保护与永久留存,进一步推动中轴线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北京中轴线’在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走中线,挺直脊梁;昂起头,耸立九天。”2025年春晚,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以“北京中轴线”为创作灵感,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中轴线上的古城风貌,更感受中华文明的耀眼光辉。
历时12载,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铺展在首都北京的核心区域,北京中轴线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今年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深入挖掘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不少代表表示“北京中轴线将获得更多的国际关注与保护”。
作为一名来自文化领域的市人大代表,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丽颖对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后半篇文章”十分关注。她表示,伴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国内多家单位开展了北京中轴线相关档案文献研究,在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来看,目前针对北京中轴线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国内,尚缺乏海外相关文献的有关内容。”
基于自己的调研,林丽颖发现,北京中轴线相关档案文献史料在全球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这些珍贵的海外文献和档案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对此,林丽颖提出“关于开展‘北京中轴线’海外相关文献档案数字化回归”的建议。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推动海外的中轴线档案文献资源通过数字形式回归国内,不仅可以降低实体文献回归的难度和成本,还便于文献的获取、研究与传播。”林丽颖认为,中轴线档案文献史料不仅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等官方机构,还有部分属于民间私藏,推动相关文献档案数字化回归要综合运用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专项资金和注重宣传引导等多种方式。
她表示,文献档案回归涉及图书情报等专业领域,应由相关部门牵头设立专项团队,统筹整理文献档案的海外分布情况后,分阶段实施。在回归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形成中轴线学术数据库。“这对于落实《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要求,丰富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实现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目标,以及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将发挥重要作用。”林丽颖表示。
此外,林丽颖认为,在推动海外相关文献档案数字化回归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向公众普及中轴线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提高公众对海外档案文献资源回归的认识,还可以围绕北京中轴线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促进文化消费,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北京中轴线海外档案文献资源回归的良好氛围。
来源:《北京人大》2025年2期
作者:张樾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人大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