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
“在市场博弈激烈的当下,回购和增持虽然不是万能药,但它是最直接、最可验证的信心指标。多部门、多层级政策合力不断释放,为强市场信心提供了坚实后盾。”
近日,从沪深两市陆续披露的数据看,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步伐显著提速,一场真金白银的稳市行动正在加快落地。这不是孤立动作,而是政策层面组合拳效应下的直接反馈,是对当前市场信心修复需求的有效回应。
先看数据,4月1日~16日,沪市70家公司披露回购计划、66家公司披露增持安排,涉及金额上限超500亿元;同期,深市披露回购计划的公司达91家,回购金额上限超35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能源、金融、电力、医药等行业的龙头企业走在前列,单笔回购超10亿元的案例频出,出现“头雁效应”。这种实打实拿出资金的表态,本身就是对公司价值和市场信心的力挺。
稳定市场情绪,尤其需要资金支持。从这个角度讲,回购和增持,尤其是由大股东、高管亲自出手的增持,毫无疑问是最有说服力的信号,传递出的不仅是企业对自身基本面的信心,更是对市场稳定前景的预判。
政策托底也在同步加强。作为稳市新工具,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机制的落地,为干事创业的企业提供了有利的金融条件。央行的资金开闸,加上商业银行的积极配合,构成了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行为背后的有力支撑。在市场博弈激烈的当下,回购和增持虽然不是万能药,但它是最直接、最可验证的信心指标。多部门、多层级政策合力不断释放,为强市场信心提供了坚实后盾。
必须看到,当前A股市场仍处在信心修复期,资金面和预期面都需要系统性呵护。在这个阶段,“回购+增持”双轮驱动,不仅是公司层面的价值认同,更具备了稳市护盘的政策使命。
当然,回购不能沦为短线博弈工具。一旦出现“回购拉升、高位减持”的套路操作,将极大损害制度公信力。因此,监管层也需同步跟进,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穿透监管,确保回购和增持的真心不被套路所掩盖。
从政策托底,到龙头响应,再到金融配套,资本市场的这轮稳市工程已逐步转入实质操作阶段。这轮真金白银砸下去的,是信心,是底气,饱含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