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
新京报社、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的
首都大学生青春读书会
暨“文化名家进校园”活动
在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启动
这是2025年“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
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的开篇
91岁著名作家王蒙
在被提问“会不会变得消极”后说
“我有一本书叫《明年我将衰老》
我说这句话已过去20年”
随后王蒙幽默回应
是否会“提笔忘字、江郎才尽”
引发全场大学生笑声一片
王蒙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原文化部部长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
2020年出版《王蒙文集》(新版)50卷
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2019年被授予
“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王蒙与来自首都59所高校的
四百余名师生代表
分享“语言和文学的魅力”
他从文学之美开讲
以自身经历为例
鼓励当代大学生坚持学习
并从中获得独属于自己的精神力量
王蒙谈文学之美与力量:
足以改变人的一生
在王蒙看来,在恰当的场合使用正确的形容词,会让整个场景变得十分美好,“有了修辞以后,就会出现一些非常美好的语言。”曹操在华容道上遇到关羽时,一句“将军别来无恙乎”让自己得以死里逃生;舒婷在诗句里写“也许有一个约会 至今尚未如期 也许有一次热恋 而不能相许”,描述了等待爱情的美好与遗憾,“文学有时候写遗憾,比写成功还成功。”
与此同时,王蒙认为,语言也扩大了人们的智慧与认知,语言发展了人们的思维,“很多东西是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见、鼻子闻不到的。我们讲道德、哲学、思想、三观、信念、理念、信仰等等,这些都离不开我们对语言和文字的体会,语言和文字的体会就是我们的心灵的方向。”王蒙表示,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语言本身就很美好。
王蒙分享了语言的美与力量等内容
美好的同时,语言也拥有直达人心的力量。王蒙以对联这种中国特有的文学样式为例说道,左宗棠有一副对联写的是“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妒是庸才”,“就是说一个人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时,要对自己有信心。困难、麻烦、艰苦这都是成才必须经历的,什么困难都没经受过,也就没有真正的成就可言。”
在王蒙看来,语言文字中承载的力量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改变其世界观,从而推动人一直向前,“语言具有这样的精神力量和功能。”
“阿Q不懂爱情?”
用文学经典中的遗憾读懂“修辞”
王蒙在活动现场,分享了“修辞的重要性”。他谈到,在读《阿Q正传》的时候感到特别可惜。因为少了文学修养,阿Q不懂得“爱情”这个词的重量,所以他和吴妈的感情终究得不到良性发展。
“如果当时他对吴妈说的是‘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记,在这交汇时互放的光亮。’不同的语言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个人的境界、修养都随之变化。”这就是正当修辞、准确修辞,美好修辞的魅力。
幽默而多才
王蒙展示文学作家的另一面
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分享中,91岁高龄的王蒙精神矍铄,不显疲态。其间更是引经据典、吟咏诗句、侃侃而谈,不仅带领观众穿梭于文学的殿堂之中,也不时穿插幽默的言辞,引发全场大笑。
“网上有人冒充王蒙写慢生活,还有人说‘你写得真好’。我看了以后都想哭一场,他根本就不看我的作品,我这个人怎么会慢呢?我是个急性子。”全场大笑起来。
他谈到,虽然只上过半年高中,但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学生,“我什么都在学。”王蒙先是学会了维吾尔语,并且延伸学会了乌兹别克语,“在塔什干接受电视采访的时候,我让记者直接用乌兹别克语提问题。”现场,王蒙还用乌兹别克语吟诵了一段诗歌,引发了学生们的热烈掌声。此外,王蒙还会日语、俄语、英语等多种语言。
他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告诉学生们“无论如何要学习,学一辈子,不管碰到什么事儿,学习能帮助你,学习让你永远获得快乐,学习让你永远有精神力量,学习让你永远有自信。我在这里和大家相约,我们还要一块好好学习,茁壮成长。”
如何看待AI写作:
创造力永远不会过时
面对提问“写作的过程当中,是下笔之前思考更多,还是写作过程当中再深度思考?”王蒙表示,下笔之前是绝对有思考的,而且需要琢磨好要不要动手写、要不要开这个头。有人会说沉浸其中之后写作就是一种下意识的活动、完全不需要思考,“这种说法稍微夸张了一些。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习惯有考量。”
针对人大学子关于“文学生命力”的提问,王蒙表示,语言的力量、灵魂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创造的力量永远不会过时。
他表示自己也看过一些人工智能写作的律诗,“音韵、平仄、对仗都非常准确,但是它没有一个主体。我们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其实是在读作者,托尔斯泰的作品跟巴尔扎克的作品永远是不一样的。没有主体的文学不是文学,只是一个范本。”
在王蒙看来,“技术越发达,就越是需要有个性、有天才、有惊人创造力的写作者,也需要有这样的读者,至少要知道什么叫创作、至少懂得为创作而感动。”
当天,在以“读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的首场“首都大学生青春读书会”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与阅读经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张宇蕾,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新京报社党委副书记李丽辉参加读书会。
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薛思齐的主持下,大学生代表们分别带来了阅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论教育》《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的感悟和学习经验。
以书会友
把握青春时光
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
让文字点亮梦想
本月
我们将迎来
第30个“世界读书日”
在万象更新的春天
你计划阅读哪些好书?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来源:《新京报》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新京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