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朱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构建覆盖各类主体、制度规则统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会信用体系”,为新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如何进一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就此,重庆日报聚焦这一主题,约请相关专家学者谈谈他们的看法,现推出策划专访,以飨读者。
——编者
主持人
朱涛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专访嘉宾
王伟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民商经济法室主任、教授
类延村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意见》的出台为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指明了方向
重庆日报: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对加快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有何重要意义?
王伟: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而出台的重要顶层设计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近年来,重庆着力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实现信用主体全覆盖,夯实信用建设中的数字技术基础,建立完善的公共信用指标体系和开放共享机制,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不断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深化,信用建设成效显著,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信用基础。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要以《意见》为引领,总结信用建设的优势和经验,补强信用建设短板,不断加强各类主体的信用建设。通过加快推进信用建设数字化、制度化、法治化、市场化、社会化等方面的工作,推动“信用重庆”建设行稳致远。
类延村:《意见》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路线图,标志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优化升级的发展新轨道,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对加快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和指导意义。《意见》厘定了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工作体系。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要围绕信用主体建设覆盖、数据融通共享和全主体参与展开,不断强化社会组织信用建设力度,完善以公共信用信息为基础的信用数据体系,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杠杆撬动政府治理工具创新,积极发挥发展改革部门和人民银行的统筹协调作用,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化社会化水平提升。
不断创新拓展“信用+”应用场景
重庆日报:在不断创新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化社会化水平方面该怎样进一步着力?
王伟:“信用重庆”建设要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公权层面,要始终将公权力主体信用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公权力主体诚实守信,可谓是第一诚信。《意见》提出要健全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开展政务诚信评价、完善政府失信行为认定标准和失信惩戒措施等。因此,“信用重庆”建设,要进一步强化公权力主体诚信建设,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信用硬约束。在市场层面,要加大信用在经济金融领域的运用。《意见》非常重视信用在经济金融领域的运用,要求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化社会化水平。“信用重庆”建设,要进一步促进市场化信用服务业发展,推动信用融资、信用销售、信用消费等信用经济模式的发展。在社会层面,要积极推动诚信社会建设。社会成员普遍诚信,是推动诚信建设的社会基础。在“信用重庆”建设中,应依法依规、有序推进自然人信用建设,夯实诚信社会建设基础。
类延村: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要树立“信用之治本质是激励之治”的价值立场,以创新激励形式激发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化社会化发展动力。一方面,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不断丰富“信用+”市场化场景。要在融资、商贸、租借租赁等领域推动应用场景开发,完善“信易+”应用场景创建,壮大“信易贷”发展规模,提升银行合作参与的积极性,不断丰富产品类型。另一方面,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发展,开拓“信用+”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场景。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开展信用评价等信用治理活动,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共建共治水平。同时,在教育、就医、出行、养老和文旅等领域开展“信用+”建设,实施信用主体权利增益行动。此外,还应加强“信用+”市场化社会化建设的川渝协同,力求实现标准一体化设立、场景一体化开发和格局一体化建构,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区域示范效应。
进一步完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
重庆日报:怎样完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增强信用评价服务能力?
王伟: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以法治力量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意见》对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进行了专门的安排和部署,明确提出涉及设定对信用主体减损权利或增加义务的措施,必须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以部门规章形式明确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列入和退出的条件、程序。因此,在“信用重庆”建设过程中,对于失信惩戒措施,主要是加强法治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强法治约束,确保过罚相当,维护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此外,守信激励也是《意见》规定的重要内容。对诚实守信的行为进行激励与褒奖,是在信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信任增进机制,其与失信惩戒一起,共同构成信用奖惩制度的一体两面。“信用重庆”建设,要着力构建全方位的信用激励政策环境,在信用建设的各个方面加强守信激励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在公共服务中为守信主体提供便利或优惠;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平台企业、金融机构等经营主体为守信主体提供市场化、社会化的融资便利、消费便利和其他守信激励措施,不断增强诚实守信主体的获得感、满足感,彰显诚信正能量。
类延村: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是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的核心机制支撑。一要强化失信惩戒的合法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探索阶段,强化失信惩戒有助于确定行为底线和信用边界。要强化对失信惩戒的法治规束,失信惩戒措施以及严重黑名单的设列应以立法依据和中央政策依据为前提,立法依据应该成为限制信用主体权益的唯一指引,失信惩戒的程序性设置亦以部门立法的规定为准则。二要强化守信激励的正向引导功能。建立全方位的信用激励环境,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维领域构建起守信增益的政策保障,将守信受益嵌入施政履职、事业发展和日常生活各个领域,激发信用主体守信的内在动力。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重在打破守信激励的碎片化形态,通过一体化的顶层政策设计,将守信激励融入党政机关的权责体系和政务服务清单,通过公共机构履职闭环构建起守信激励的运行体系。
全面提升“信用重庆”建设的数字化水平
重庆日报:如何强化高水平数智赋能,全面提升“信用重庆”建设的数字化水平?
王伟: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呈现出高度的数字化、智慧化、平台化等特征。《意见》顺应数字时代的要求,专门在第三部分强调要夯实社会信用体系数据基础。在“信用重庆”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原有的数据优势,注重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数据基础,将社会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共享、公示,公共信用信息开放流通、信用信息安全等全流程纳入信用管理范畴。一方面,要重点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更好服务于公共服务、监管执法等方面的需要;强化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总枢纽”功能,坚持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统一归集各领域信用信息。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公共信用信息的授权运营,探索公共信用数据的价值收益合理分享机制和数据资产权益实现机制,推动公共信用信息的市场化、社会化利用,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类延村:信用治理以数据为基础,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要积极探索数字赋能信用治理的方法体系。一是优化升级信用信息数据库。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依托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的技术架构和信息传输链条,推动市域信用信息征集、识别、清洗和归类的一体化发展,在市县(区)两级构建数据齐全、分类精确、更新及时的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二是强化信用治理的人工智能工具应用。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要加强对医药、食品等领域信用风险的实时监测,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严重失信行为判定的即时推演和任务派发,构建“秒级监测、分钟级回应、小时级治理”的信用风险数字管控模式。三是加大数字信用产品的创新开发力度。不断推动信用信息的价值转换,尤其要加大对公共信用信息的开发力度,依托重庆征信等国有企业依法合规开展数字产品研发,创造更多信用价值。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