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海网
◆图为范寿春。
台海网4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 整理 李志勇供图)今年的清明节,我的恩师已经离开了我们。
3月7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讲古”代表性传承人、“金榜讲古场”创始人范寿春先生逝世,享年97岁。
作为范老师的首位徒弟,我与老师的师徒情谊无比深厚。老师的离去,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与悲伤。
我想,把“讲古”艺术传承好,让老师毕生的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是对老师最好的告慰。
拜师范寿春,“90后”走上讲古的道路
作为一名“90后”,小的时候,我的台湾祖母常给我讲各种闽台的民间故事。祖母只会闽南话,她的故事带着我徜徉于神奇的神仙鬼怪世界,也萌发了我要“当一回讲古人”的想法。
我和邻居哥哥借了一本绘画本,看不懂字,就自己看图说话。祖母成为我最忠实的听众。自此,我与讲古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我在活动中认识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讲古”代表性传承人范寿春老师。16岁那年,我正式拜会范老师。在他家里,老师看了我一段表演,感觉我很有讲古的天赋,主动提出要收我为徒。
当时,我又惊又喜!那天,我俩恰好都穿着唐装,我给老师敬了茶,特别简洁地行了拜师礼,成了范老师的首位徒弟。范老师跟我说:“我的学生可以有很多,但是徒弟,你是第一个!”
正是这次机遇,让我重新认识了“讲古”这一门古老的曲艺艺术,也让我正式走上了传承讲古的道路。
生命的最后阶段,老师一直致力于“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把讲古传承下去?在这方面,范老师有着超前的思维。
他是讲古人,却从不因循守旧。他说,讲古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现在有了短视频,有了AI技术,我们要把这些新技术应用起来,甚至可以让AI来讲古啊!
在范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艺术常青的活力。他教导我们传统文化要守正创新,如果不与新的时代相结合,那就必然要被淘汰;他鼓励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脉搏,扎根于人民,成为新时代的讲古艺术传承者。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范老师一直致力于“传承”。从80多岁开始,老师就将自己的藏书和资料分批赠送给我们;到了90多岁高龄,他即便已经腿脚不便,也仍然坚持在幕后为我们写故事、写剧本,为艺术创作做奉献。
2023年9月24日,范老师最后一次公开参加讲古活动。那天,他把象征厦门讲古仙传承的折扇与有百年历史的醒木道具正式传给了我,寓意薪火相传。如今,老师走了,我一定会带着老师的期许把讲古传承好。
老师指导的最后一部作品,今年将搬上舞台
后来,我也有了自己的徒弟。每一年,我都会带我的徒弟们去看范老师。他很爱护我们晚辈,我们也总是能从他身上汲取营养。
我最后一次见范老师,是今年1月21日,我带着徒弟去看他,给他拜年。看到徒孙们来了,范老师很高兴,还将自己的讲古作品送给孩子们学习。
尽管年岁越来越大,但是范老师无惧死亡。他已经把自己想做的、该做的、能做的事情都完成了,没有遗憾,能坦然面对一切。去年,我们还完成了国家级非遗影像制作计划,把范老师最重要的口头文学和影像都记录了下来,他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正是他的这份坚守和情怀,让我们下一代可以把讲古艺术传承下去。我也很高兴地向老师汇报,今年,我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讲古”的厦门市代表性传承人,晋升为福建省代表性传承人。范老师常常跟我说,讲古不能光说故事,更是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计划把“厦儿团”的故事搬上舞台。范老师一直很注重家国情怀,这是他指导我的最后一部作品,我一定要好好完成,让更多的人知道厦门英雄儿女的故事,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厦门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
【台海网报料渠道】
邮箱:taihainet@163.com
报料、登报、维权、内容合作专线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