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是担心《哪吒2》已获全球动画片票房之首,说不足是否有点不合时宜?但再一想,票房未必就是一部好电影的唯一标准。何况好电影也是可以让人评头论足的吧。形成好的评论氛围,催生百花齐放很重要,否则要文学评论、电影评论干吗?
哪吒人物来源于佛教神话故事。这个脚踏风火轮、大闹海龙宫的少年形象一直流传在中国民间。就像孙悟空一样,他不信歪门邪道,敢斗妖魔鬼怪,“欲与天公试比高”。这种正义和勇敢的化身,在老百姓心中一直有很强的生命力。这可能与长期封建社会的压迫有关。这次《哪吒2》用动画艺术塑造的魔童,形象生动,个性鲜明,这点是成功的。运用现代数码技术的大制作,也是让观众称赞不已的原因。但作为一部成熟的电影,它的主题内涵和情感温度仍有欠缺。正邪大战似乎是贯穿始终的主线,但套路和模式化明显。场景切换又有成长叙事、亲情羁绊的强化处理,但并未与主题融为一体,所以有失焦之感。可能为了“炫技”,战争场面又过多,对角色在动机和内心世界的挖掘上比较单薄,消解了人物的魅力。比较《阿凡达》《心灵奇旅》,探讨人与自然、种族冲突等主题,《哪吒2》这类传统“反抗”主题还是有点落俗套的。
如果说对主题的创新要求高了点,那一部好的动画片有一颗温暖的心暖着观众不可或缺。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上海美影厂拍摄的科普动画片,叫《小蝌蚪找妈妈》,用的是中国水墨画技法,古琴、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配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风氛围。虽然那时的技术、制作与今天不能同日而语,但围绕着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把孩子和母亲难以割舍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有趣又惊险,自始至终充满了人的温情。再如《狮子王》中辛巴从懵懂少年到成熟王者的成长历程,以及《千与千寻》中千寻从胆小到勇敢的转变都十分丰满。不管是在动物世界还是奇幻世界,“人情味”一以贯之,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联想和情感体验。相比较,《哪吒2》似更侧重“封神故事”的谁胜谁负,对角色的刻画着力不够,缺少细节和性格的变化。像申公豹这样的配角,本来可以写出深度,因缺乏成长的孤光,现在多少有点功能性的存在。
《哪吒2》的画面渲染与视觉表现确实达到很高水平。如“万龙甲”场景中数千条龙的动态展示和光影效果令人惊叹。但遗憾的是对自然生态的表现笔墨不多,美感不够。海底世界本来可以拍得更神秘丰富,现在似过于阴沉、晦暗了。哪吒跟师傅太乙真人穿山越岭回金光洞那段,本可以浓墨重彩描绘中国山水的优美,似也过于简约了。《阿凡达》中,取景张家界的山水壮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大自然的视觉表现效果,也是一部动画片温暖和抚慰人的重要因素。
当然,这些只是我的个人陋见。所愿只是希望中国能拍出更好的片子走向世界、感动世人。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