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时节,暖阳轻拂大地,近两个周末,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东辉村新晋网红打卡点——小龙虾垂钓基地游人如织,大家钓小龙虾、摘桑葚、放风筝,感受田园野趣。
近年来,在厦门市委老干部局的挂钩帮扶下,东辉村走上了一条产业兴、民生好、环境优的乡村振兴之路。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0万元。
党建强基
从“基础薄弱”到“凝心聚力”
东辉村是灌口镇最大的行政村。2021年,东辉村党委在“党建体检”中被发现存在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村庄发展落后等问题。厦门市委老干部局领导多次带队赴东辉村开展调研,会同灌口镇党委深入摸清村情村况,了解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现场召开座谈会,就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进行讨论,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局机关党委指导村两委创新打造了“东辉日新”党建品牌,提出了“村庄日新”的美好愿景,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厦门市委老干部局选派年轻干部王艺景任村党委第一书记、博士选调生肖明康任村党委书记助理,在东辉村推行“每日一学习”“每周一例会”“每月一总结”等相关制度。会议记录本上详细列着每周要研究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此外,局机关党员干部每年与东辉村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丰富的党建联建活动,实现了局机关党员干部与村两委的双向奔赴、互促提高。
产业振兴
从“撂荒地”到“垂钓地”
厦门市委老干部局发动村两委先行先试,采用“村两委带头+村民入股”方式,成功流转了70亩撂荒地,并进行“稻虾轮作”试点。该项目在厦门市委老干部局的推动协调下,依托“五元主体帮扶共建”机制,有效整合各帮扶单位资源,不仅争取到了宝贵的试点资金,还获得了专业的技术支持,成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的重要实践。同时,发挥银发人才优势,邀请厦门市“银发人才库”专家张龙春深入东辉村“稻虾轮作”基地开展技术帮扶。年过六旬的张龙春顶着烈日俯身挖取土样,手把手指导农户使用筛网分拣碎石,并操作旋耕机示范“三耕三泡”技术。其间,张龙春创新提出“以田养田”法,建议将清理出的碎石子用于田埂加固,既解决了废弃物堆放问题,又节省了材料成本。村民按照张龙春提出的方法,使稻田保水时间从原先的2天延长到7天,保证了“稻虾轮作”试点的正常开展。张龙春每月定期到东辉村回访,工作手册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块试验田的渗水系数和PH酸碱度变化,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老兄弟”。
据肖明康介绍,东辉村正着力打造厦门稀缺的小龙虾垂钓基地,“稻虾轮作”只是开端,未来要打造独具特色的“稻虾”主题休闲农业,以“小龙虾垂钓”串联起周边樱花谷、山口庙、“九十九间”大厝等景点,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村民就业有路、致富有望。
民生温度
从“上访投诉”到“人人称赞”
东辉村有15个村民小组,供电半径大,照明基础设施建设难、成本高,此前仅在村主干道和部分生活区设有路灯。村民因出行和生活不便通过多种渠道反映诉求,然而受限于资金,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为回应群众关切,厦门市委老干部局启动“辉光工程”路灯建设项目,主动协调集美区住建与交通部门争取“四好农村路”政策资金和旧灯杆资源,同时对接共建帮扶单位厦门建发城服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协调捐赠事宜,最终成功解决了资金难题。
经过一年的建设,“辉光工程”共修建192盏路灯,帮助村庄基本实现路灯全覆盖。“路灯安好后,孩子放学自己回家我们更放心了,大家晚上沿路散步也更安心了。”村民王奶奶称赞道。
此外,厦门市委老干部局发挥特色优势开展利民惠民活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东辉村弱势群体基数较大、困难群众较多,局机关及党员干部个人3年来通过入户慰问、走访交流、爱心结对等形式,累计发放慰问金近20万元。推动全市首个村级“四就近”服务站落户东辉村,辖区老人可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便开展活动学习,每年经费补助约2万元。定期开展共建活动,组织厦门市老干部艺术院银发人才、卫健系统退休专家为村民写春联送福字、体检义诊等,获得村民的热烈欢迎。
如今,点亮“辉”光的动人故事在持续书写:环境整治、“稻虾轮作”试点经验推广、“九十九间”大厝活化利用等惠民项目稳步推进;东辉山泉小龙虾、生态大米商标申请工作有序开展;“引客下乡”项目形式愈发多元……在厦门市委老干部局的挂钩帮扶下,日新月异的东辉村正迈着坚实步伐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版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来源:福建老年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