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现行的退市与重新上市机制为上市公司主动退市提供了方便。
年内第二家主动退市公司现身。日前,中航产融发布公告称,拟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上交所的上市交易,并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这也是继前不久玉龙股份之后,沪深股市今年第二家拟主动退市的公司。个人以为,基于目前沪深市场的状况,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应成为常态。
资料显示,中航产融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产业投资与综合金融平台。2022年、2023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6.82亿元、2.9亿元,而根据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该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4800万元左右,这也是继2007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中航产融近几年的业绩也呈现出下滑的态势。对于2024年的预亏,上市公司方面表示主要受业务结构转型调整,营业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有所下降,以及受外部宏观经济形势等方面的影响所致。
中航产融业绩下滑,显然有近几年大环境方面的因素,也是导致该公司选择主动退市的最主要原因。事实上,玉龙股份选择主动退市,也与其业绩表现不佳关系密切。比如玉龙股份退市,主要是由于该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现金流持续恶化,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等方面原因。
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在A股市场早已不算什么新闻了。2015年5月份,有央企背景的国机重装选择主动退市,该公司也成为A股市场的“主动退市第一股”。但时隔5年之后的2020年6月份,该股又实现了重新上市。
现行的退市与重新上市机制为上市公司主动退市提供了方便。早在2014年10月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进行改革,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其中,《若干意见》首次推出了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根据《若干意见》的规定,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在重新上市时,将享受政策上的倾斜措施。因此,那些存在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与其因触及相关条款被强制退市,倒不如选择主动退市。如此,也能为今后的重新上市创造更好的条件。
但从A股市场的案例看,真正选择主动退市的却是少之又少。毕竟,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当年不遗余力地闯关IPO,好不容易跻身于资本市场了,要想其选择主动退市,其实也并不容易。毕竟,上市后,发起人股东拥有了高溢价的套现平台,上市公司也拥有了再融资的平台。而且,即使是业绩不佳,只要不违法违规,今后也可能存在优质资产注入并实现咸鱼翻身的机会。
但是,玉龙股份与中航产融的主动退市又表明,主动退市并非是最坏的选择。从目前的案例看,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实现重新上市的机会非常渺茫,且难度极大。而如果是主动退市,则至少还有政策上的支持。
历经多年的发展,沪深北市场挂牌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5000多家。从规模上讲,已处于全球资本市场的前列。但相对于如此庞大的规模,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则是太少了。而另一个情况则是,在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能够称得上优质的上市公司则非常之少。且有为数众多的上市公司常年不能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其挂牌交易,只剩下可怜的投机价值。这样的上市公司,上市其实已没有任何的意义。
优质上市公司较少,而垃圾公司、劣质公司较多的现状也说明,对于新股IPO,严把质量关才是根本。目前新股发行虽然实行注册制,企业上市条件更包容,上市门槛更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审核就可能放松。注册制条件更包容,门槛更低,是对于那些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而言的,绝非可以“胡子”与“眉毛”一把抓。若如此,那是对市场、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表现。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