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平报融媒记者 毛玺玺 通讯员 李颖 实习生 孙兴博
“香山脚下我的家,蝶变四季绽新芽……”4月3日上午,伴着AI生成的悠扬旋律,平顶山市新华区AI系列音乐推广片《香山脚下我的家》三部曲全部上线。这是新华区融媒体中心运用AI技术为和美乡村量身定制的“数字名片”,古老村落的悠悠文脉与现代科技在音符中碰撞,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时代乐章。
在新华区香山街道筹备组边庄村文化广场,村民一边欣赏着村里推送的《香山脚下我的家之边庄村》音乐片,一边聊着天。
“AI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讲好乡村故事的新载体。”新华区融媒体中心主任马江峰说。他向记者演示了智能创作系统:输入“香山文化”等关键词,AI自动生成多组旋律;捕捉网友对乡村视频的上万条弹幕,提炼出“乡愁”“丰收”“非遗”三大情感关键词。
“这种‘数字嗅觉’,有望通过作品上线为边香文化馆带来更大流量,从而赋能产业发展,带动和美乡村建设。”新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欣补充说。
这部由AI音乐人“小新”编创的系列音乐推广片《香山脚下我的家》,涵盖边庄村、西吴庄村、石桥营村三个篇章,分别将边庄制香非遗、西吴庄多种业态、石桥营古寨风情谱成三部曲,借助数字技术让乡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
走进石桥营村南寨门,去年冬日“零成本”乡村音乐会的余温犹在。去年12月,这里举行的乡村音乐会吸引了5万网友通过直播观看。今年以来,新华区围绕“艺术+技术+乡村”理念持续探索,如今,AI音乐推广片让新华区和美乡村传播有了新载体,村庄也有了对外展示的“窗口”。此外,新华区还计划通过该系列作品打造“云上乡村音乐节”“云上村史馆”等,让游客听歌打卡、循音探村,将散落民间的老故事转化为数字资产。
当下,新华区以“艺术+科技”双轮驱动,守护着香山脚下千年文脉的同时,又在数字中国建设中写下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我们要让每个音符都跳动起乡村振兴的脉搏。”新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政府副区长宋笑前说,新华区将帮助辖区更多村庄挖掘文化基因,打造“一村一韵”文化IP,和美乡村建设将迎来“数实融合”的新图景。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