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肖畅 通讯员 刘空军 舒薇
山海不为远,千里心相连。
4月2日,湘鄂渝黔毗邻地区合作发展研讨会在怀化举行。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地所,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省(市)发展改革委,湖南省怀化市、湘西州、张家界市,湖北省恩施州,重庆市黔江、彭水、酉阳、秀山,贵州省铜仁市、黔东南州等市州区县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解码区域合作新路径、共绘合作共赢新图景。
国家战略叠加,发展机遇空前
“湘鄂渝黔四省毗邻地区,是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结合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沪昆国际贸易大通道交会点,也是湘鄂渝黔革命老区中心区域、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主战场、少数民族聚集区和沅水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地所所长、研究员周毅仁说,该区域拥有相似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济交融。
湘鄂渝黔四省(市)毗邻地区均处于中部地区平原向西部高原地区的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为主,与省会城市距离较远。传统产业占比大,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发展还较落后,是各省(市)域经济发展的末梢和产业发展相对比较薄弱的地区。
“自上世纪以来,湘鄂渝黔毗邻地区就积极开展经济协作、产业互补。”湖南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黄永忠坦言,但因受制于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互通不畅、行政壁垒难破、要素流通受阻等瓶颈,该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整体合力尚未形成。
“湘鄂渝黔毗邻地区正面临国家战略叠加、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周毅仁认为,推动该区域抱团发展,是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所在,是破解发展瓶颈的现实所需,更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长远之计。
畅通沟通机制,多领域抱团合作
如何抓住机遇?
“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联合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将湘鄂渝黔毗邻地区合作发展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及专项规划,以及湘鄂渝黔‘十五五’规划文本……”
“以怀化国际陆港为枢纽,打造‘通道+枢纽+产业+RCEP市场’发展模式,推动特色产业错位发展、互补联动,探索建立‘飞地园区’、产业联盟等合作机制……”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大家认为,湘鄂渝黔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区要依托“双通道”、对接“两大洋”,以打造绿色产业和乡村振兴合作发展为着力点,建设成为与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战略融合发展的样板。充分发挥通道重要节点的连接作用,打造两大经济圈共同的产业腹地、双循环通道节点、产业转移承接地和乡村全面振兴典范。
会议提出,通过3年左右努力,基本建立湘鄂渝黔毗邻地区合作发展省市级轮值制度、会商协商制度等工作机制,在生态环境治理、产业补链建链、基础设施布局、市场要素互补、文化旅游抱团、政策供给共享等方面形成共识、取得成效。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信心满满!”怀化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卫林说,湘鄂渝黔毗邻地区勠力同心、携手同行,定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将图景变成实景。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