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提到秋词,人们总会想到刘禹锡的这首经典之作。他以豪情万丈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秋日的美好画卷。尽管面对人生的挫折,他仍保持着达观的心态。
秋天在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总是充满了哀伤与寂寥,然而在刘禹锡的眼前,秋天却是胜过春天的美好季节。他在诗中写道:“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天的高远清旷让他心生豪情,毫无悲秋之感。
当时,“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与好友柳宗元一同被贬谪,柳宗元情绪低落,而刘禹锡却保持乐观。尽管人生如四季,变换无常,但只要心态好,每个季节都有其美好的一面。
正如英国诗人拜伦所说:“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人生应该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逆境,微笑着迎接风雨。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绚烂的彩虹,但一定会有明亮的太阳。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明月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宋·苏轼《西江月·中秋和子由》
人生如梦一般短暂,时光匆匆流逝,秋天又到了。西风吹动树叶,发出凄凉的声音,让人感叹自然规律。看着眉间的愁云和鬓发逐渐变白,不禁感慨人生何其悲凉。
苏轼黄州逢中秋,愁绪萦绕,独酌对月,忆起昔日兄弟共饮。时光快逝,八年已过,昔日乐观祝愿,如今凄然北望。所谓人生无常,世事难料,酒贱客稀,月有阴晴。
俗语云:“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唯有一二可珍惜。”
凡尘纷扰,世事浮沉,无谓执着,难留人心。坦然面对生命得失,珍惜眼前所有,舍弃无谓纷扰。如此,方能安然自在,笑对风雨人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些人,一眼万年,有些句子,初见即触及心灵。
曾经何时,我初读到这两句诗时,便心生涟漪。
我曾用画笔勾勒出心中的景象,也曾用细腻的锦线刺绣出理想的画面。我曾在故乡的屋顶上,静看天边飘浮的云彩,渴望身边能有一片疏竹和黄菊的陪伴。
多年以后,那几丛黄菊始终没有走出我的想象,那种饮酒采菊、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似乎只能永远停驻在心灵的桃花源里。然而,今日再读此诗,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忽略了这首诗的起始之句:“虽居人世间,却无车马喧。”
陶渊明以此向我们揭示,即使身处喧嚣的人群,我们也能寻找到内心的宁静。只要我们心中有一片桃花源,何处不能成为我们的悠然之地?(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李白的人生是一首未完的诗,每一行都充满了追寻的痕迹。他的剑,像一条报国的路,引领他走向荣耀和梦想。从蜀地那个温暖的家乡,他带着年轻的心和无尽的渴望,踏上了不归的路。人生如同一艘独木舟,只能向前,不能回头,载着他的青春和激情,向着未知的远方。
现代的我们,如同飘荡的落叶,为了生活的繁茂,为了梦想的绽放,离开熟悉的土壤,来到陌生的城市。我们拥有了安身的角落,但心中却常常感到迷茫和孤独。如同明亮的灯火,虽然照亮了四周,却照不亮内心深处的孤独。
房子不等于是家,它只是我们身体的庇护所,而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在无尽的漂泊中,我们的心在寻找归宿。那么,何处是心灵的归程?也许如苏轼的那句话:“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春天虽是百花争艳的季节,而秋天却尽显万物凋零之美。然而,菊花却选择在此时盛开,如豪杰般孤傲。
黄巢诗中的“九月八”描绘了秋天的到来,菊花盛开的景象,花香弥漫,仿佛金色的铠甲披满全城。黄巢写下这首诗时,科举失利、战乱四起、民生疾苦,他内心的悲愤与忧国忧民的情感相互交织。然而,他并未因此颓废,反而激发出更强烈的雄心壮志。他深知,即使身处秋风萧瑟之中,只要像菊花一样顽强绽放,就能扭转局势,威震云天。
人生路漫漫,尽管磨难不断,但总有一线生机。正如秋天的长安虽无百花却有冲天香阵的菊花独放。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