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硬、老练、疲惫,却在不经意就有一线柔软,这是演员孙俪在《乌云之上》中扮演刑警韩青给人的初印象。惊现大案,她面不改色地冷静模拟还原,却在发现新来的小警察坐在失踪的搭档的工位时,情绪瞬间触礁。
时隔三年多再次看到孙俪交出的荧屏新形象,许多观众感觉笃定:她演的,不会错。
但直到开播前与我们的专访对话时,42岁的孙俪依然诚实并谦虚地忐忑着。她坦言,或许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她的每一个角色都要从零开始,战战兢兢地完成,“每一个角色的准备过程是一样的,就像早上起床要洗脸刷牙——我要了解剧本,要喜欢人物,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反复交流,然后定定心心地拍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有细节的刑警
“办案的时候特别冷硬,好像情感才是韩青的软肋。”
听到我们带着疑问的评价,眼前的孙俪流露出一丝惊喜:“我原来最担心大家觉得她太‘硬’了。”最初接到剧本,她强烈地被这个有层次的人物吸引,“有些强情节的戏,对人物的塑造可能有折损;但《乌云之上》的人物和情节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与二十多年前《玉观音》中初出茅庐的实习警察安心不同,当孙俪把自己的人生阅历与情感体验投入《乌云之上》,她更多地感到了心疼:“韩青的业务能力非常强,但她在情感上有巨大的创伤,称得上是个惨烈的人物,她一直在追寻,想和过去的自己和解,重新开始。”
理解了韩青的情感,孙俪进一步花功夫琢磨韩青身为刑警的专业素养。拍摄前去刑警大队体验生活,她向老刑警提问:你们最怕在刑侦剧里看到什么样的人物?
“‘柯南式’的神探,仿佛什么都知道,掐指一算,所有的案件细节都在眼前。”她复述着这个回答:刑警的行为要有逻辑,人物表演和行为也要有根基。
遵循多年来的习惯,遇到想不通的戏份,她会请老刑警们帮忙指证,无论台词还是道具,一切细节都要“抠”到位。比如韩青带着烤鸡去探监,老刑警提醒她,道具组切记把烤鸡先拆骨,“万一犯人把骨头吞下去怎么办?要出问题的。”
又比如韩青与同事翻查监控追踪嫌犯的车辆,几台车的车牌号反复说来仿佛绕口令,老刑警们也为孙俪解惑:实际办案为了方便记忆,嫌犯的车辆大多有代号,不妨在第一遍说到时完整报出车牌,再往后就以代号形容。
孙俪还找来许多刑侦纪录片,揣摩刑警与嫌犯交流时的状态、语气。“刑警的自信,不是对你凶,而是说话时微妙的节奏和停顿,是明知道你在说假话,还似笑非笑地问你一句……”话音一顿,孙俪表情一沉:“是吗?”
于是,不施粉黛又老辣尖锐的韩青,就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我最害怕的人物,是剧本所有人都说她好棒、好厉害,却没有任何的细节,全是口说无凭的空话。好在,韩青身上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孙俪笑意盈盈,眼神里全是自信。
被动与主动
《乌云之上》4月初定档爱奇艺时,孙俪一口气在微博发了12个“终于”,毕竟,距离上一部戏《理想之城》,她已经有近四年没有电视剧新作与观众见面。
激动是真的,但从业二十多年,孙俪多少已经习惯演员职业的被动性——一部戏拍完了,制作得怎么样,什么时候能播,播得好不好,远非演员所能控制。她拿调配精油来比喻好作品的诞生需要化学反应:“如果遇到一个很棒的剧组,每个工种都做到了极致,可能爆发出成倍的能量,像是五种精油调在一起,幸运的话就有大于五的效果。”
也是因为这样,孙俪对自己要求极高:在工作室公开的准备花絮里,她习惯反复朗读剧本,让台词形成肌肉记忆而不是“背诵”;在片场,她也迫切想要听到不同的声音。《乌云之上》拍摄中,她一度主动向导演花箐请求:再给我提点要求行吗?或者我们能不能吵一架?
“以前我说不出这样的话”,孙俪说,曾经她害怕交流,遇到困惑会先往回缩,向相伴多年的经纪人求助:“帮我问问导演,他怎么不说我的问题?”
“你能不能跟小朋友的妈妈加个微信?”再后来,为了孩子的社交,孙俪打开了主动沟通的大门。她调侃自己现在多少有些“话痨”,不再喜欢通过聊天工具沟通,而要面对面看对方的表情和反应,“拍任何戏,我想要和导演、编剧反复见面,打消他们对‘明星孙俪’的印象,认识一个准备好成为角色的孙俪。”
自律与松弛
作息规律,认真养生,多年如一日地练习书法和油画,这两年又开始学大提琴、拉丁舞……孙俪广泛的兴趣爱好背后,是有目共睹的自律。
“一方面我觉得挺好的,能告诉小孩,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也在了解自己,我觉得这所有的学习,都像是对曾经的补偿——在我最该学习的年纪,我的生活很动荡;现在有了时间,我就很想补上。这需要一个度,否则变得太焦虑,又是另一个极端。”
孙俪说,比起自律,现在她的课题反倒是学会放松。“有一段时间,我的睡眠出了问题,每天特别惶恐,坐立不安。这不对,我认为是到了要刹车的时候。”
好在,习惯托住别人的她,也总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不同支撑与安慰。
比如,邓超和她始终同频,两人会花上大半天的时间“battle”怎么安置家中两只渴求独宠的猫咪,也会不经意地说出同样的话、听同样的歌、选中同一件衣服。
比如,研究心理学的老师好友,会时不时地和她交流,帮她一起调整思路,“老师告诉我,只要我放松了,一切都会不一样”。
还比如最近拍摄的新作片场,女导演薛晓路一眼就看出了孙俪突如其来的杂念和慌张,并在她最紧绷的时刻喊了“卡”,“那个瞬间,监视器外的导演和监视器里我,好像心灵相通。我一下子沉下来了,一点都不怕了。”
当然,孙俪也保持着许多好的习惯——每天要做的事,她会细细地记在本子上;要是和人有隔阂,就主动说出来;海量的剧本里,她只选有共情的角色,会自在地放弃不适合的机会,“一定是跟你有共鸣的角色,你才会付出感情,完成得更好”。
所以,当我们问到怎么形容现在的自己,孙俪想了许久,还是只有三个字:特别好。
“我是不是应该说点鸡汤?“她笑得认真:“但……真的挺好的。我是个行动派,很愿意往前看,想到了,就去做。哪怕这件事情做了失败了,我也尝试过。无论失败或成功,都是给未来指引的方向。”
孙俪x新闻晨报的快问快答
新闻晨报:希望自己的角色能传递给观众什么?
孙俪:一种女性的韧性和执着吧。无论是苏筱(《理想之城》)、周莹(《那年花开月正圆》),还是甄嬛、芈月,这次的韩青以及之后要上的胡曼黎(《蛮好的人生》),我觉得她们都很坚持,面对困难不会轻易退缩。
新闻晨报:现在怎么看待年龄?
孙俪: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可以做的事情,不一定要去重复过去,也重复不了。我特别不喜欢“少女感”这个词——我女儿11岁,接近少女的年纪了,出门时她会想着做指甲、化点妆,也有自己的穿衣风格,我怎么还会跟她争“少女”这个词?太幼稚,太不切实际了,执着这些,反而是在不承认现在的自己。
新闻晨报:现在最想坚持的东西是什么?
孙俪:继续守护我的耳朵、保护我的眼睛。世上事情很多,信息量太大了,我是一个反应挺慢的人,我想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去了解。慢慢来,不要逼自己太紧。
新闻晨报:和孩子的交流有哪些小妙招?
孙俪:你要相信你的孩子非常爱你,甚至我观察到,有些孩子会为了父母委曲求全。所以我在孩子面前不会假装自己。开心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为什么开心,不开心,我会承认现在我情绪不好,我不能塑造一个虚伪的世界给他们。我告诉他们,情绪表达非常正常,愤怒或悲伤都不可耻,一个人最舒服的状态,就是能感觉到自己是被接纳的。
同样,当我让孩子们看书,他们从来不会问“为什么你在看手机却叫我看书”,因为我根本不会这么做。我们不是教条式地交流,我们会一起做手工,一起写书法,我和女儿也一起化妆,现在她跳拉丁舞,我还教她怎么卸妆,爱护自己。
新闻晨报:作为上海人,喜欢和家人去哪些地方,吃点什么?
孙俪:我们喜欢在梧桐树下的上海,喜欢外滩那样繁华的上海,也喜欢弄堂里的上海,烟火气十足,叔叔阿姨们都非常热情。我们家每个星期一定要吃一次生煎包。邓超虽然是南昌人,但他每次出差回来,还没到家已经会说,“我想吃生煎包”,已经非常上海化了。
来源:新闻晨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