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李春花 4月11日,“强基焕新 共筑未来”旅游景区新供给新需求对接交流活动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专场在广州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汇聚了文旅行业精英,共同探讨非遗与景区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广东非遗实践:构建“四维协同”体系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副会长蔡劲笋在会上分享了广东在非遗活化与旅游融合方面的实践经验。他指出,广东通过构建“政策、传承、空间、科技”四维协同体系,实现了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政策支持与非遗资源的精准对接是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与市场化发展的关键。
蔡劲笋强调,广东通过政策保障、传承人参与、景区引流等措施,让非遗资源走进景区,形成了差异化的文化体验。例如,潮州古城通过集中展示潮绣、木雕等技艺,举办文化节,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潮州文化的魅力。
顶度集团:非遗保护与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顶度集团联合营销中心总经理鲍龙分享了集团在非遗保护与文旅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他介绍,顶度集团通过保护体系化、体验场景化、创新多元化三大策略,成功打造了乌镇、乌江寨等标杆项目,让非遗技艺在沉浸式体验中焕发新生。
鲍龙指出,顶度集团在每个项目中注重非遗文化的深度挖掘与活化,通过非遗工坊、实景表演和节庆活动等形式,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例如,乌镇的草木本色染坊已成为游客必打卡的景点,而乌江寨的非遗花灯夜市则吸引了大量游客。
景德镇古窑:非遗传承的典范
国家文博研究馆员周荣林围绕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的非遗传承经验展开分享,景区通过完整保留传统制瓷工艺,举办陶瓷文化节、非遗技艺大赛等活动,让古老的制瓷技艺在现代旅游场景中重焕生机。
景区还通过数字化赋能和创新表达方式,提升了游客的沉浸体验。例如,景区利用VR技术展示传统制瓷工艺,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体验。
白云山鸣春谷:非遗活化的创新探索
广州市白云山鸣春谷景区管理中心主任陈梅分享了景区在非遗活化方面的实践。她介绍,景区通过复兴“郑仙传说”,打造了年轻、活力、时尚的文旅品牌。景区还通过品牌IP化、活动市场化等方式,让非遗文化更贴近年轻群体。
陈梅表示,未来白云山将继续以非遗为核心,通过科技赋能和场景创新,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鑫邦文旅:非遗与景区的年轻化融合
江西鑫邦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增介绍了企业在非遗与景区融合方面的探索。通过结合影视、动漫、游戏等流行文化元素,筛选适合景区的非遗项目,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例如,婺女洲度假区通过非遗+演绎的形式,打造了创意锣鼓表演等互动体验项目,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文旅行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与创新思路。与会嘉宾的分享涵盖了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场景打造、传播推广等多个方面,为非遗与景区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未来,随着非遗进景区模式的不断推广与深化,相信将有更多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到非遗的独特魅力,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图片:主办方提供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