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0日讯 通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渔光互补光伏项目与休闲渔旅服务的深度融合,德州陵城区“渔光旅”数字低碳循环产业园突破传统养殖局限,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与能源高效转化,以低碳循环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在德州陵城区丁庄镇渔光旅数字低碳循环产业园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区,一排排水产养殖池整齐排列。这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模式,正引领水产养殖业从传统向生态化、智能化转型。
“我们车间内目前投放的是 梭鲈,这条鱼的市场价格每斤在35元-40元,我这一个养殖池的面积是25平方米,投放了鱼种大概是2500条,最终出产3000斤鱼,整个的经济效益应该在12万元。”渔库山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福祥说。
传统的渔业养殖对土地空间、水源有特定要求,且养殖成本高。这种陆基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截然不同,它集成了制氧、排污、水循环净化、智能控制等现代化设施,通过APP即可实现远程操控,实时监测水质、水温、溶氧量等数据,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和鱼类的健康成长。
“通过我们的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精准投喂,同时对于水质进行一个实时监测和调控,为鱼类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使我们鱼的生产品质更高,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渔库山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福祥介绍说。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是渔光旅数字低碳循环产业园项目中的一产项目。二产则聚焦于预制加工冷链锁鲜中心与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旨在提升产品附加值与能源利用效率。三产则以生态循环为主题,依托一二产业基础,发展休闲渔旅服务产业,形成产业联动与升级。
“根据项目的特点,我们选择了一种喜阴的鱼类,我们每亩地投放梭鲈1500尾,亩产值在6万元左右,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整体的经济效益。”渔库山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黄福祥告诉记者。
目前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建设中,陵城区丁庄镇积极做好土地资源整合调配工作,清理盘活27处闲散废弃、低效利用坑塘,完善周边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实行全流程跟踪服务,助力项目加快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首席服务官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对接,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工作,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后续项目运营及地方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德州市陵城区丁庄镇党委副书记杨洪伟表示。
闪电新闻记者 郑秀程 胡辛炜 德州台 公维勇 陵城融媒 王冬冬
闪电新闻记者 郑秀程 德州报道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