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之争,以退为进
《癸丑春分后雪》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译:后雪不理会司春之神(暗喻王安石变法新派)的专管节气,暗设巧谋,摧残桃李之花。
从今以后,造物主的阴晴冷暖,也难以预料了。
即使天气暖和了,也要准备御寒衣物。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苏轼左迁杭州通判两年有余。
早年王安石变法,苏轼写下《上神宗皇帝书》针砭时弊。
变法是大势所趋,此时的劝谏无疑是以卵击石。
果然,谏言被无情退回。
胸怀一颗赤子之心,却成为新旧朋派斗争的牺牲工具。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苏轼选择以退为进,不再纠缠于官场内耗。
与其内耗别人,不如修炼自己。
他并不以蛮力与对方抗衡,而是退一步,先保全自己,再沉淀强大。
苏轼释怀了。
在杭州,他疏浚六井,引入饮用淡水,治理水利也成效显著。
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更被传为一番佳话。
纵远离庙堂,仍心系百姓,切实造福。
今日一时之失,未必不是明日之所得。
以退为进,是难能可贵的处事智慧。
孤立无援,自我摆渡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孤雁乍一惊,回头想来,心里积怨却无人懂。
它,挑遍了料峭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宁愿只身躲到寂寞的沙洲里忍受痛苦。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首词是他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他写书信给好友,想要倾诉满纸愤懑,却杳无音讯。
真是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问。
“戴罪之身”的他,如词中那只惶恐的孤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凄清寂寥和穷途落魄。
伴着晨钟和暮鼓,他定时到安国寺内自省。
茕茕孑立时,苏轼选择静思己过,自我摆渡。
面对逆境,不让环境吞噬自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与其劳而无功向外求,不如自我觉醒向内求。
苏轼醒悟了。
他以宽厚和温暖排解苦闷,真正地融入到黄州。
田野、水畔、山间、集市,放浪游玩;
农夫、渔民、樵夫、商贩,雅俗共赏。
每到一个地方,他发掘记录生活之趣,为己所用。
黄州时期,写了七百多篇作品,堪称创作顶峰。
人世皆苦,唯有自渡。
箪瓢屡空,自食其力
《东坡八首并叙(其六)》
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斫。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
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旧闻李衡奴,此策疑可学。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
百栽倘可致,当及春冰渥。想见竹篱间,青黄垂屋角。
译:十年,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如同风雹一般短暂。
同事把三寸甘留给我,使座位上的光彩更加耀眼。
期望一百种植物在冰雪融化后,在春季里找到自己。
这首词写在苏轼被贬谪至黄州两年时。
当时,他挂名官职但没有俸禄,仅有微薄的补贴。
为了一家老小的温饱,他卸下了文人不屑于农耕的包袱。
置办了镰刀、锄头等农具,还买了一头黄牛,拿起了农民的“笔墨纸砚”,在东坡田间挥汗如雨。
他向农夫讨教耕种技巧,次年,麦苗便迎来了丰收。
箪瓢屡空时,苏轼选择自食其力。
每日耕作归来,别人取笑他,打趣他:
“大诗人怎么落得如此地步?”
他一笑置之。
静水流深,智者无言。
苏轼坦然了。
面对人生低谷,苏轼永葆笑纳一切的达观。
室如悬磬,苦中作乐
《答程全父推官书六首 之五》
儿子比抄得《唐书》一部,又借得《前汉》欲抄。
若了此二书,便是穷儿暴富也。呵呵。
译:儿子苏过抄完《唐书》,又借来《前汉》准备抄写。
如果抄完两本书,像是穷人骤然发了大财。呵呵。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谪海南儋州的晚年时期。
南部边陲小地,瘴气重重。
“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
字字未提苦,句句实为苦。
已过花甲之年,苏轼到了儋州,无书可读最为难受。
好在他寻得一个好方法,自己和儿子手抄书籍,自得其乐。
任它条件再艰苦,一句“呵呵”,诙谐化解。
室如悬磬时,苏轼选择苦中作乐。
对于精神文明最好的传承,就是创造新的精神文明。
苏轼通达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潜心著书,完成了《易传》、《书传》和《论语说》三部作品。
他开班授学,教授儒家诗书礼义。学子姜唐佐,成为海南历史上首位举人。
至科举考试废除之时,海南所出举人进士超800余名。
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哀感中年,超然豁达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译:无须思量历史和当今的时局变迁,只需一俯一仰之间,便物是人非。
谁像我东坡,到了白首之年,忘记求取功名的机会。
约定日后,像东晋宰相谢安那样,向东隐退。
希望自己不会像谢公一般违背志向。
西州门下,记得不要回过头来,为我而落泪。
这首词作于1091年,苏轼承召为翰林学士之时。
即将离任杭州,与密友参寥依依惜别。
此番别过,他就料到自己应再无机会归来。
面对离别,苏轼选择超然豁达,置身事外。
斜阳几度照映,钱塘江,潮去归来。
万事万物,看似有情,实则无情。
他不慨叹世态人情,无所谓怀古伤今。
不忧虑现实,无意争功名。
苏轼豁然了。
挚友相交甚笃,情谊弥足珍贵。
今日作别各有奔赴,他日江湖有缘再见。
▼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秉性难移的乐观一族,是布衣百姓的良师诤友,是旗帜鲜明的理性派,是皎皎明月下的慢行人。
朋党之争时,以退为进,修炼自己。
孤立无援时,静思己过,自我摆渡。
箪瓢屡空时,自食其力。
室如悬磐时,苦中作乐。
哀感中年时,超然豁达。
每一刻,他选择活在当下。
这一生,他以出世之心,执入世之事。
他把黯淡无光的失意日子,过成了有滋有味的快意人生。
年少不识苏东坡,再悟已是半生人。
当你感到人生困窘、举步维艰时,请试着放下焦灼,读一读苏轼这5句诗词。
参悟其中哲理,纵遭遇百般困境,点透看透,一笑淡然。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